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499

年份

2024 2

2023 57

2022 50

2021 52

2020 35

2019 47

2018 28

2017 34

2016 17

2015 23

2014 8

2013 3

2012 11

2011 11

2010 10

2009 10

2008 4

2007 9

2006 11

2005 14

展开 ︾

关键词

钱学森 11

系统科学 5

人工智能 4

发展战略 4

2型糖尿病 3

中药 3

临床试验 3

代谢组学 3

仿生学 3

可持续发展 3

干细胞 3

生物材料 3

肠道菌群 3

调节性T细胞 3

COVID-19 2

G蛋白偶联受体 2

X射线 2

中国 2

可拓学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信息科学应引领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 Perspective

Kenta Nakai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1155-1158 doi: 10.1016/j.eng.2019.07.023

摘要: 与物理学不同,在生物中没有发现(或很少有)主导定律。因此,在生物中,“数据到知识”方法很重要。类似的方法可能有助于解决基因序列解释中的问题,如确定患者基因中的癌症驱动突变。最近,新一代测序(NGS)的爆炸性发展已产生大量数据,并且这种趋势将加速。NGS不仅用于“读取”DNA序列,而且还用于在单细胞水平上获得各种类型的信息。这些数据可以视为气候模拟中的网格数据点。

关键词: 数据科学     人工智能     下一代测序     脱氧核糖核酸     癌症基因     单细胞转录    

微生物组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单细胞功能成像到菌群大数据

徐健, 马波, 苏晓泉, 黄适, 徐欣, 周东, 黄巍, Rob Knight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1期   页码 66-70 doi: 10.1016/J.ENG.2017.01.020

摘要:

方法学创新一直是微生物研究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微生物的方法学体系在研究理念与技术平台方面将发生三大变革:①从监测菌群“结构”变化向监测菌群“功能/状态”变化的变革;②从细胞“群体”分析精度向细胞“个体”分析精度的转变;③从“数据分析”向“数据科学”的跨越。我们相信中国微生物计划应把握住当前这一重要机遇,通过在微生物组分析方法学前沿开展富有雄心、远见、创意与竞争力的交叉合作研究,为国际微生物计划贡献一系列“中国制造”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仪器

关键词: 微生物     方法学创新     单细胞分析     大数据     中国微生物计划    

时间序列多组整合分析揭示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去分化过程伴随非降解性泛素化修饰的增加 Article

姜正一, 孙泽宇, 欧阳晓希, 赵亚磊, 周梦豪, 王保红, 李启睿, 范林骁, 张赛男, 李兰娟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1期   页码 1302-1314 doi: 10.1016/j.eng.2020.02.011

摘要:

目前,原代肝细胞(PHC)在各个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肝细胞特异性功能的迅速退化(即去分化),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尽管学者已经对PHC的转录调控和全细胞蛋白质(WCP)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考虑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揭示引起PHC去分化的潜在机制,我们收集了在体外培养0 h、6 h、12 h、24 h和48 h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样本,对各个时间点细胞样本的转录、WCP、泛素化蛋白质和磷酸化蛋白质进行了定量分析这项研究表明,PHC去分化过程中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泛素化修饰和对应的WCP联合分析表明,PHC去分化伴随着非降解性K27泛素化修饰位点的增加。综上所述,我们的数据为抑制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去分化提供了潜在靶点分子及新的见解。

关键词: 去分化     原代肝细胞     翻译后修饰     泛素化蛋白质     磷酸化蛋白质     转录    

单细胞转录测序鉴定COVID-19外周血重症疾病特异性单核细胞 Article

张研, 王淑婷, 夏鹤, 郭静, 何康信, 黄晨杰, 罗瑞, 陈燕飞, 徐凯进, 高海女, 盛吉芳, 李兰娟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7卷 第10期   页码 161-169 doi: 10.1016/j.eng.2021.05.009

摘要:

了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单核细胞的免疫特征(包括与纤维化相关的特征)对了解疾病的重症化机制和阻止疾病恶化至关重要。将以上血样和6例健康对照者血样进行单细胞转录测序分析。本研究发现在COVID-19重症/危重症时期,单核细胞发生显著变化。单核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占比增加,多样性却显著降低。同时本研究发现两个新的COVID-19重症疾病特异性单核细胞亚群:Mono 0和Mono 5。本研究同时发现一个疾病重症前期取得的样本显示出与重症/危重症时期样本相似的单核细胞UMAP图谱。本研究发现了两种新的COVID-19重症疾病特异性单核细胞亚群,可作为重症COVID-19的潜在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

关键词: COVID-19     重症感染     危重症     单核细胞     纤维化    

基于转录及多尺度生物测定多模态鉴定宣肺败毒方抑制巨噬细胞免疫反应的活性成分 Article

赵璐, 刘豪, 王迎超, 王书芳, 荀得金, 王毅, 程翼宇, 张伯礼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0卷 第1期   页码 63-76 doi: 10.1016/j.eng.2021.09.007

摘要: 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转录和多模型系统生物测定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XFBD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机制。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中,XFBD明显减轻了肺部炎症,降低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转录学分析表明,经XFBD治疗后,与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在巨噬细胞细胞系和斑马鱼创伤模型中,XFBD对巨噬细胞的激活和迁移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终,通过多模型系统筛选,发现XFBD中虎杖、芦根、化橘红显著下调巨噬细胞活化,虎杖苷、异甘草苷、毛蕊花糖苷为活性化合物;青蒿和麻黄显著抑制内源性巨噬细胞迁移,麻黄碱、白术内酯和山奈酚为活性化合物。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多模态方法研究了XFBD调节炎症的活性成分以及相关药理学机制,从而为XFBD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生物例证。

关键词: 炎症     巨噬细胞活化     巨噬细胞迁移     多模态鉴定     宣肺败毒方    

基于集成液体交换的微流控芯片的完整单细胞动态变形测量 Article

Xu Du, Di Chang, Shingo Kaneko, Hisataka Maruyama, Hirotaka Sugiura, Masaru Tsujii, Nobuyuki Uozumi, Fumihito Arai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5期   页码 94-101 doi: 10.1016/j.eng.2022.08.020

摘要:

本文报道了采用一种集成了力感应和液体交换功能的微流控芯片来测量单细胞力学性能的方法。使用光学镊子操纵和定位在推力探针和力传感器探针之间的单个细胞。这两个芯片上的探针被设计用来捕获和使细胞变形。通过移动由外力驱动的推力探针,而使单个细胞变形。在0.3~0.7 s 内实现液体交换过程,同时也显示了单个细胞的动态变形。可以在30 s 内收集不同渗透浓度下两个杨氏模量值的测量结果以及单个细胞在渗透压冲击下的动态响应。研究了野生型(WT)和突变型集胞藻细胞的动态变形,揭示了机械敏感(MS)通道的功能机制。该系统提供了一种监测单个完整细胞响应快速外部渗透变化的实时力学动力学的新方法;因此,该系统为准确描述细胞中MS通道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机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力学性能     动态变形     单细胞     液体交换    

代谢扩展生物的“旁中心法则”——对理解基因-糖-代谢-表观基因互作的意义

Albert Stuart Reece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6卷 第7期   页码 16-16 doi: 10.1016/j.eng.2022.07.011

摘要:

The central dogma of biology holds that the transcription of DNA into RNA and the translation of RNA into proteins forms the primary axis of biological activity [1]. Following major advanc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mplex glycan and lipid chains that are added onto these basic building blocks, the glycome and lipidome have recently been added to this doctrine as an exciting new extension named the ‘‘paracentral dogma” [2]. However,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biological systems can include many layer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modern omics technology platforms relating to both cell-intrinsic and cell-extrinsic layers of control, including metabolomic, microbiomic, immunological, epigenomic, epitranscriptomic, proteomic and phosphoproteomic layers [3].

It is well known that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ave a metabolism that is based on glycolysis and glutaminolysis [4]. Although this provides less energy to the cell than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t suffices for these cells’ needs, since such cells are generally relatively quiescent and normally suppress energy-intensive processes such as genome du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Moreover,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high intracellular lactate levels involved in such states not only inhibits the key gatekeeper enzymes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e., pyruvate dehydrogenase and carnitine palmitoyl acyltransferase) but also actually covalently modifies them by lactyl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is inhibited metabolic–epigenomic state [5]. In addition, intermediate metabolism and nutrients are the source of the very extensive library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to DNA, RNA, and proteins, as well as supplying cellular energy for many of the required reactions. Hence, the metabolic state locks in and reinforces the epigenomic state, and the metabolome and epigenome thereby play mutually reinforcing roles. This self-reinforcing coordination explains why it is so difficult to generate induced pluripotent cells and is a contributory explanation for why the described protocols typically have such low cellular yields. 

These concepts become even more important when it is considered that cancer cells are de-differentiated, similarly rely on glycolysis and glutaminolysis, and are similarly metabolically–epigenomically–genomically synchronized. The disruption of this metabolic system is a key focus of mechanistic cancer research.

Thes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mply that the descriptive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newly described ‘‘paracentral dogma” of biology may be usefully and meaningfully extended by including the metabolome, along with the genome, transcriptome, proteome, glycome, and lipidome, to describe cell-intrinsic regulation—not only in terms of another omics analytical layer but also as a fully predictive and interactive partner in the symphonic-like multilayer coordination that evidently comprises cellular regulatory layering.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与风/煤制天然气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曹 晨,余 波,顾为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3期   页码 107-112

摘要: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风力发电为能源,以煤制天然气为原料的单细胞蛋白制备新思路,新途径。此方法通过煤制天然气生产单细胞蛋白,既解决了传统煤炭利用中碳排放高、环境负荷大等缺点,实现了煤炭的升级、绿色利用,又解决了利用石油、工农业废弃物生产单细胞蛋白所产生的食品安全性等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粮食安全;非并网发电;煤制天然气;单细胞蛋白    

组织工程——现代生物生命科学的前沿

张涤生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10期   页码 21-25

摘要:

组织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和工程的原理研究和开发,以达到修复和重建损伤的组织或器官的外形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学科,是继细胞生物和分子生物后,人类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将超越组织和器官移植的旧模式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可降解材料     组织器官重建     种子细胞    

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研究进展

罗岚蓉,李坚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6期   页码 65-69

摘要: 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胚胎染色体的异常,包括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二是夫妇染色体的异常。随着细胞遗传的检测技术的发展,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到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第二代测序技术即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相继应用,使得自然流产的遗传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的研究进展,对于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以及生育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自然流产     细胞遗传     染色体异常    

人类蛋白质N-糖基化的十二年全基因关联研究 Review

Anna Timoshchuk, Sodbo Sharapov, Yurii S. Aulchenko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6卷 第7期   页码 17-31 doi: 10.1016/j.eng.2023.03.013

摘要:

Most human-secreted and membrane-bound proteins have covalently attached oligosaccharide chains, or glycans. Glycosylation influenc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roteins, as well as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Unsurprisingly, alterations in protein glycosylation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 growing number of human diseases, and glycan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rapeutics, and biomarkers. Although glycosylation pathways are biochemically well-studie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networks of genes that guide the cell- and tissue-specific regulation of these biochemical reactions in humans in vivo. The lack of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regulating glycome variation and linking the glycome to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is slowing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human glycobiology. Two of the tools that can provide much sought-after knowledge of human in vivo glycobiology are human genetics and genomics, which offer a powerful data-driven agnostic approach for dissecting the biology of complex trait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human populational glycogenomics. In Section 1, 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N-glycan's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and in Section 2, we give a description of the major blood plasma glycoproteins. Next, in Section 3, we summarize, systemize, and generalize the results from current N-glycosylatio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s) that provide novel knowledge of the 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populational variation of glycosylation. Until now, such studies have been limited to an analysis of the human blood plasma N-glycome and the N-glycosylation of immunoglobulin G and transferrin. While these three glycomes make up a rather limited set compared with the enormous multitude of glycomes of different tissues and glycoproteins, the study of these three does allow for powerful analysis and generalization. Finally, in Section 4, we turn to genes in the established loci,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genes with strong support in Section 5. At the end of the review, in Sections 6 and 7, we describe special cases of interest in light of new discoveries, focusing on 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biological targets of genetic variation tha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human protein N-glycosylation.

关键词:     聚糖     N-糖基化     基因     遗传     全基因关联研究    

极地动物基因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

陈松林,徐文腾,陈张帆

《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 第21卷 第6期   页码 39-47 doi: 10.15302/J-SSCAE-2019.06.007

摘要:

本文主要从基因转录层面分析了极地动物基因资源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本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战略。极地动物基因测序起步较晚,迄今只完成了 13种极地动物的全基因测序。在转录研究方面,人们对极地的 31个物种进行了转录测序,并在以下四个方向重点开展了研究:环境适应性研究;污染物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组织中的转录组分析;功能基因挖掘。

关键词: 极地动物     基因转录,基因资源    

工业5.0——仿生和合成生物的关联及内涵 Artical

Peter Sachsenmeier

《工程(英文)》 2016年 第2卷 第2期   页码 225-229 doi: 10.1016/J.ENG.2016.02.015

摘要:

仿生(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学科) 以及合成生物,将和过去50年的硅芯片一样与工程开发、工业发展产生紧密联系。化学工业已经将白色生物技术应用于新工艺、新材料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合成生物也已经应用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中,并利用特制的微生物或生物制催化剂获取太阳能。而仿生在制药、处理工程以及DNA存储领域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这些研究将给生物带来新思考。生物工程将和今天的数字化技术一样驱动创新。本文讨论了生物工程,特别是碳基生物燃料的应用和细胞饰变的技术与风险。大数据、分析和海量存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合成生物在未来50年将和当今的数字化一样普遍且具有革新能力,但是目前它的应用和影响力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采用了将生物工程发展分为五个阶段(DNA分析、生物回路、最小基因、原始细胞、异源生物)的普遍分类方法,阐述了其对安全与保障、工业发展以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作为跨学科领域发展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伦理问题及公众对仿生和合成生物结果的公众讨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 仿生     合成生物     生物工程     生物传感器     生物燃料     生物武器     虚拟进化     原始细胞     异种细胞     经济意义     工业5.0     德国     中国    

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时序转录的发育时间模式和分子网络特征 Article

杨建, 赵莉莉, 易晟, 丁斐, 杨宇民, 刘炎, 王勇军, 刘梅, 薛成斌, 许莲, 龚蕾蕾, 王星辉, 张愉, 于彬, 明国丽, 顾晓松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11期   页码 1592-1602 doi: 10.1016/j.eng.2021.10.001

摘要: 现在,借助于从胚胎期到成年期大鼠脊髓的大规模时序转录组分析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研究发现发育早期波动的RNA表达水平反映了脊髓活跃的转录调控并可能启动了脊髓的早期模式发育。脊髓发育过程中由microRNA (miRNA)和转录因子(TF)构成的宏观调控网络在新生期前后存在切换现象(即“镶嵌模型”)。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表观遗传修饰很可能在不同发育阶段发挥各自的调控功能。G蛋白偶联受体(包括嗅觉受体)可能在发育的轴突生长中发挥多效性作用。该研究为脊髓发育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并与越来越多的单细胞数据形成互补,也为开发新的脊髓损伤组织工程策略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发育     基因表达模式     先天免疫     脊髓     转录    

通过鉴定关键靶标蛋白探究青蒿素抗疟机制 Article

高鹏, 王建友, 陈嘉鋆, 谷丽维, 王晨, 徐丽婷, Yin Kwan Wong, 张会敏, 徐承超, 戴凌云, 王继刚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31卷 第12期   页码 86-97 doi: 10.1016/j.eng.2023.06.001

摘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质谱-细胞热转移技术(MS-CETSA)和转录学分析联用策略来鉴定ART的潜在靶标蛋白。

关键词: 青蒿素     抗疟     靶标鉴定     MS-CETSA     转录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信息科学应引领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

Kenta Nakai

期刊论文

微生物组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单细胞功能成像到菌群大数据

徐健, 马波, 苏晓泉, 黄适, 徐欣, 周东, 黄巍, Rob Knight

期刊论文

时间序列多组整合分析揭示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去分化过程伴随非降解性泛素化修饰的增加

姜正一, 孙泽宇, 欧阳晓希, 赵亚磊, 周梦豪, 王保红, 李启睿, 范林骁, 张赛男, 李兰娟

期刊论文

单细胞转录测序鉴定COVID-19外周血重症疾病特异性单核细胞

张研, 王淑婷, 夏鹤, 郭静, 何康信, 黄晨杰, 罗瑞, 陈燕飞, 徐凯进, 高海女, 盛吉芳, 李兰娟

期刊论文

基于转录及多尺度生物测定多模态鉴定宣肺败毒方抑制巨噬细胞免疫反应的活性成分

赵璐, 刘豪, 王迎超, 王书芳, 荀得金, 王毅, 程翼宇, 张伯礼

期刊论文

基于集成液体交换的微流控芯片的完整单细胞动态变形测量

Xu Du, Di Chang, Shingo Kaneko, Hisataka Maruyama, Hirotaka Sugiura, Masaru Tsujii, Nobuyuki Uozumi, Fumihito Arai

期刊论文

代谢扩展生物的“旁中心法则”——对理解基因-糖-代谢-表观基因互作的意义

Albert Stuart Reece

期刊论文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与风/煤制天然气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曹 晨,余 波,顾为东

期刊论文

组织工程——现代生物生命科学的前沿

张涤生

期刊论文

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研究进展

罗岚蓉,李坚

期刊论文

人类蛋白质N-糖基化的十二年全基因关联研究

Anna Timoshchuk, Sodbo Sharapov, Yurii S. Aulchenko

期刊论文

极地动物基因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

陈松林,徐文腾,陈张帆

期刊论文

工业5.0——仿生和合成生物的关联及内涵

Peter Sachsenmeier

期刊论文

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时序转录的发育时间模式和分子网络特征

杨建, 赵莉莉, 易晟, 丁斐, 杨宇民, 刘炎, 王勇军, 刘梅, 薛成斌, 许莲, 龚蕾蕾, 王星辉, 张愉, 于彬, 明国丽, 顾晓松

期刊论文

通过鉴定关键靶标蛋白探究青蒿素抗疟机制

高鹏, 王建友, 陈嘉鋆, 谷丽维, 王晨, 徐丽婷, Yin Kwan Wong, 张会敏, 徐承超, 戴凌云, 王继刚

期刊论文